<code id="0xtr3"><acronym id="0xtr3"></acronym></code><blockquote id="0xtr3"><legend id="0xtr3"></legend></blockquote>
          <menuitem id="0xtr3"><label id="0xtr3"></label></menuitem>
          <strike id="0xtr3"><label id="0xtr3"></label></strike>
        1. <thead id="0xtr3"></thead>
            <i id="0xtr3"></i>

            人文歷史

            論墨子的社會思想及其價值意蘊

            發(fā)布:編輯研究部 發(fā)布日期:2014-09-01 閱讀:285954

             

            王培文

             

              要:墨子的社會思想是時代的產(chǎn)物,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寶貴財富。墨子的社會思想蘊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社會建設(shè)思想;社會調(diào)控思想;協(xié)調(diào)社會關(guān)系思想;社會評價思想等。其社會思想有著豐厚的價值意蘊:拳拳真情的人民性;直面問題的現(xiàn)實性;重破輕立的批判性。

            關(guān)鍵詞:墨子;社會思想;價值意蘊;人民性

             

            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三代圣王既沒,天下失義,”[1]162各種對抗力量相互較量,社會生活動蕩不安。諸侯之間為爭奪利益,對內(nèi)橫征暴斂、對外大肆擴張,百姓生活饑寒交迫,正所謂“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 [1]232面對混亂政局,作為小生產(chǎn)者的思想代表,墨子從本人量腹而食、度身而衣的生活經(jīng)歷和生產(chǎn)實踐活動中,切身地體會到以力謀生、以力謀利的艱辛,更能理解物質(zhì)生產(chǎn)的重要性,也更能理解處于社會下層的庶民對于社會的穩(wěn)定、秩序與和諧的強烈渴求,提出了以十論為中心的社會思想。這些思想充分反映出墨子“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總原則。本文試從對墨子十論的分析出發(fā),結(jié)合史料,闡述墨子的社會思想及其價值意蘊。

             

            一、墨子社會思想的豐富內(nèi)涵

             

            ﹙一﹚管理主體多元化思想:君官民團、分層管理

            墨子認為,社會應該分層管理,古者民之始生,未有刑政,人各執(zhí)其義而非他義,造成的結(jié)果是社會混亂,所以選舉天子來治理國家。但是國家很大,天子力量不足,故而輔以三公九卿。但是天下博大,“遠國異土之民”也要加強管理,所以劃分萬國,立諸侯和各級政長,直到鄉(xiāng)里組織。天子、國君、鄉(xiāng)長、里長分別管理天下、諸侯國、縣鄉(xiāng)里等基層組織。這些組織都采取上下溝通機制“尚同”。墨子認為社會管理除了政府管理部門外,還應該發(fā)揮社會組織和團體的作用,墨家學派就是一個有著嚴密組織和紀律,并有自己學說和主張的政治團體,在墨子之后便形成了很多學者都論述過的巨子制度。

            墨子認為加強社會管理必須有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這種社會規(guī)范包括法律和規(guī)章制度。“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成者無有也”,將相百工皆有法度。每個社會階層的人都從事于自己的本職工作, “蚤朝晏退,聽獄治政”;“夜寐夙興,收斂關(guān)市、山林、澤梁之利,以實官府”;“蚤出暮入,耕稼、樹藝、聚菽粟”。[1]47人有不同的專長,“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shù)”,要“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量功而分祿”。[1]44墨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能力與水平推薦他們到各諸侯國就職,對于盡職盡責并履行墨家思想的予以表彰,對于不能稱職者則召回罷免。墨家弟子高石子被推薦到衛(wèi)國,但多次進言勸諫都不實行,高石子認為衛(wèi)君無道而辭職離去,墨子聽后高興地對禽滑氂說,“姑聽此乎!夫倍義而向祿者,我常聞之矣。倍祿而向義者,于高石子焉見之也。”[1]439而勝綽輔佐齊將項子牛,項子牛三侵魯國,勝綽三從。墨子認為他“言義而弗行,是明犯也”,是祿勝于義,所以堅決地使高孫子請而退之。也就是社會管理主體多元化,充分發(fā)揮各級政府和社會團體的積極作用,社會何愁不安定和諧。

            ﹙二﹚保障民生發(fā)展思想:強力從事、強本節(jié)用

            進行社會建設(shè)和管理最根本的是要做好人的工作。人立于世,必須要解決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民生問題。因此,進行社會建設(shè)和管理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墨子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原則,首要的就是重視民生問題的解決,對于百姓的物質(zhì)利益,其獲取、增加、減少、分配都予以很大的關(guān)注。在《天志》、《節(jié)用》、《辭過》、《七患》、《非樂》等篇中都有很多論述。在他的十大主張中,就占了三個。墨子看出人類與動物的不同,動物“因其羽毛,以為衣裘;因其蹄蚤,以為绔履;因其水草,以為飲食。”但是人類與它

            們有著根本不同,“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1]235墨子張重視生產(chǎn)勞動,反對不勞

            而獲,因此人類必須進行生產(chǎn)勞動。而民之巨患“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的解決也要依賴于社會生產(chǎn)發(fā)展。

            由于術(shù)業(yè)有專攻,不同類型的生產(chǎn)要必須進行合理的社會分工。所以“士君子竭肱骨之力,殫其思慮之智,內(nèi)治官府,外收斂關(guān)市、山林、澤梁之利”;“農(nóng)夫蚤出暮入,耕稼、樹藝、多聚菽粟;婦人夙興夜寐,紡績織絍,多治麻絲葛緒綑布繰。[1]235墨子看到“且夫食者,圣人之所寶也”,“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為養(yǎng)也”。所以主張“食不可不務,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節(jié)也。”[1]23而且,墨子看到人們的品性與經(jīng)濟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故時年歲善,則民仁且良;時年歲兇,則民吝且惡”,“故曰財用不足則反之時,食不足則反之用。”[1]25因此墨子主張要不違農(nóng)時,注意節(jié)儉。墨子還注意借鑒歷史經(jīng)驗,要求重視物資儲備、加強社會保障?!吨軙吩唬?ldquo;國無三年之食者,國非其國也;家無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因此“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兇歲”。 [1]26

            由于當時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的有限,無論人民如何地“強力從事、毋費一時”也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更不說官府和地主的盤剝和壓榨。當時統(tǒng)治階級生活奢侈腐化、驕奢淫逸,人民負擔沉重、流離失所。面對這種局面,出身社會下層的墨子對此無比痛心疾首,所以提出了“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等主張。墨子節(jié)用的總原則是:“凡足以奉給民用,則止。諸加費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為。”[1]156墨子還從古圣王之為節(jié)用之法、飲食之法、衣服之法、兵器舟車之法、節(jié)葬之法、宮室之法等,提出了節(jié)用應該把握的合理分寸。

            ﹙三﹚協(xié)調(diào)社會關(guān)系思想:兼愛、尚賢、非攻

            社會關(guān)系是人們在生產(chǎn)生活和日常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多種相互聯(lián)結(jié)的方式。社會關(guān)系的狀態(tài)好壞,不僅影響著個體生存質(zhì)量的高低,而且也決定了社會的整合程度。因此,如何才能塑造一種良好的社會關(guān)系狀態(tài),為個人的發(fā)展提供有利條件,并以此推動社會的整體團結(jié)與進步,是歷代思想家們所共同關(guān)心的話題。墨子仔細觀察了當時產(chǎn)生的各種社會亂象,最終找出了造成社會、政治混亂狀態(tài)的原因,他認為這些都是因為人“自愛”而不兼愛:“亂何自起,起不相愛。”所以他主張用“兼愛”之法整合人際關(guān)系。墨子要求“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愛人若愛其身”,“先萬民之身而后己身”,指出了愛人如己,在愛人與愛己的次序上,墨子提出“己先愛人”主張,認為“必吾先從事于愛人利人之親,然后人報我以愛利吾親也。”[1]120在愛與被愛上,墨子提出了對等互報的原則:“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1]96故此,墨子的“兼愛”要求人們拋掉血緣和差別的觀念,打破人倫上的親疏不平等,是一種無差別的愛。“兼愛”的根本意義在于平等之愛,強調(diào)社會成員之間只有相愛、相利,在利己的同時也利人,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人際關(guān)系的真正和諧。

            在人與社會關(guān)系問題上,墨子提出“尚賢”的主張。墨子從吏治層面分析社會動亂的原因是統(tǒng)治者“緩賢忘士”,任人唯親,吏治腐敗。墨子主張兼愛,反對種種家族制度和貴族政治 [2]131,提出了賢者為政的賢人政治觀,認為“尚賢親士”,則天下治,主張賢者立法、司法、行政。從而表達了平民分享國家權(quán)力、參與政治活動的強烈愿望。墨子“尚賢”為政的平等觀,不是消除尊卑貴賤的階級差等,而是要求一種機會的平等,主張人的社會地位具有流動性。墨子認為“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所以“歸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 他從低能高任無故富貴天下亂的事實出發(fā),提出列德尚賢來重建社會管理秩序。故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廢之,舉公義,辟私怨。[1]44“‘尚賢就是在政治上只論是否賢能,有無功德才能,而不論貧富貴賤親疏。[3](321)按賢能等級任職,給予賢能者富貴和榮譽,賢者眾,左右其君。

            在國與國的關(guān)系上,墨子提出“非攻”的主張。他把諸侯國發(fā)動的攻伐戰(zhàn)爭看作“天下之巨害”,是最大的不義。墨子認為攻伐戰(zhàn)爭給交戰(zhàn)雙方都帶來巨大的災難。對于發(fā)動戰(zhàn)爭的一方,“春則廢民耕稼樹藝,秋則廢民獲斂”,“百姓饑寒凍餒而死”,“喪師盡不可勝數(shù)” [1]129;對于承受戰(zhàn)爭的一方,則是千萬人被殺,莊稼被毀,牲畜被奪,家園殘破。對此,墨子一方面奔走呼告,呼吁諸侯以“義”立于天下,以“德”結(jié)交諸侯;一方面不惜赴湯蹈刃,幫助弱小國家搞好備戰(zhàn),積極防御,用正當?shù)姆烙鬯椴涣x的攻戰(zhàn),從而息兵弭戰(zhàn),游說止戰(zhàn),最著名的就是墨子止楚攻宋。

            ﹙四﹚加強社會調(diào)控思想:尚同、天志、明鬼

            墨子在探求人們各自為政,相互攻擊相互爭斗甚至相互殘殺的社會現(xiàn)象時,認為天下混亂的原因在于缺乏統(tǒng)一的思想、意志,要實現(xiàn)國家的有效管理,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克服弱肉強食、缺乏正義與理性的社會現(xiàn)象,改變“一人一義”的混亂狀態(tài),就要統(tǒng)一人們的思想。思想不統(tǒng)一,行為就不一致,就易造成各自為政,各行其是的混亂局面。為了從根本上消除社會動亂,理順社會秩序,使百姓能在一個和平有序穩(wěn)定而又安全的環(huán)境中生活,就必須統(tǒng)一思想,于是墨子主張“尚同”。

            所謂“尚同”即“一同天下之義”、“一同其國之義”、“一同其鄉(xiāng)之義”、“一同其里之義”。其最基本的內(nèi)涵就是首先選舉賢者為天子、國君、鄉(xiāng)里長。然后自下而上逐級同一思想和行為。“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己有善傍薦之,上有過規(guī)諫之,尚同其義其上,而毋有下比之”[1]69為了使得上下情相通,墨子還設(shè)計了信息收集系統(tǒng)和智囊?guī)煜到y(tǒng)。[4]132僅僅尚同于天子是不徹底的,還必須尚同于天,“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尚同于天者也。”[1]71墨子所推崇的富于理想色彩的圣明天子或賢君來化亂為治、拯救萬民的內(nèi)容來看,他的社會制度設(shè)計是一種開明專制。這一思想本身就反映出小生產(chǎn)者對自己命運的無能為力和對統(tǒng)治者的依賴心理,在客觀上可能會成為集權(quán)主義、專制主義的思想基礎(chǔ)。

            針對當時社會病態(tài),墨子提出“兼愛、非攻、尚同、尚賢、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等主張,墨子和他的弟子為了實行這些主張,雖能夠摩頂放踵,奔走不息,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但是在別人看來是沒有實際意義的活動,甚至遭到儒家的訕笑和友人的懷疑及勸誡。如何實行這些主張呢?墨子利用當時社會存在的宗教意識,提出了“天志”和“明鬼”,為他的這些理論觀點尋找更高層次的保障。墨子借用天意,反復宣傳“兼相愛、交相利”的觀點,強調(diào)只有實行“義政”,才能得天之助,使國富民和,社會安寧,如果以武力侵凌,倚強凌弱,必將受到天鬼的懲罰而無可逃避。墨子指出:“天之意不欲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強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敖賤,此天之不欲也。不止此而已,欲人之有力相營,有道相教,有財相分也。”[1]181墨子的“天”可稱為“天意”,“它是一種既非人格又非神格的意志;是一種超自然又超人力的神秘的能量”[5]213是無所不在的法則,是普遍適用的經(jīng)義,是評判一切的規(guī)矩準繩,他的權(quán)威直接表現(xiàn)為監(jiān)正人間天子的言行作為。我們可以看出這哪里是天志,分明是墨子的一系列主張。

            至于提出明鬼的背景也是如此:“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沒,天下失義,諸侯力征”、“吏治官府不潔廉”、“政長不強于聽治”、“賤人不強于從事”、“淫暴寇亂盜賊”以“兵刃毒藥水火”殘害“無罪之人于道路”。社會失序如此,如何加強社會控制呢?墨子認為必須使人們有所敬畏,有所畏懼。于是提出明鬼之說。他引證古代帝王傳聞和古籍記載來論述鬼神之存在和靈驗,以及鬼神具有“賞賢罰暴”的強大威力,通過這種形式來加強社會調(diào)控。

            ﹙五﹚社會系統(tǒng)評價思想:貴義、非命、權(quán)與志功

            一定的社會必須有相應的評價標準,如果沒有一定的社會評價標準,社會就不可能保持和諧穩(wěn)定的局面。那么墨子認為理想的社會的評價標準是什么呢?墨子認為要“貴義”、“非命”和“志功合觀”。墨子認為“萬事莫貴于義”。什么是義呢?墨子把義和利統(tǒng)一起來,提出功利的義利觀。他提出“義,利也。”[1]281“義,志以天下為分,而能能利之,不必用。”[1]329也就是立志以天下事作為自己的分內(nèi)之事,有能很好地的有利于天下蒼生,但不必為自己謀取地位。墨子指出“義者,善政也”,“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1]186在墨子看來,凡是做好事利于人便是“為義”,危害社會和百姓就是“不義”。 “為義”就可“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下中人之利”。[1]138對于“不義”則要進行鞭撻和抨擊。

            有“命”論是墨子生活的時代廣泛盛行的一種世界觀。在當時這種世界觀分為兩類:一類是天命論,一類是定命論。[6]98儒家提出的觀點基本上就是定命論。子夏稱“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墨子沒有提出儒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針對儒家而提出“非命”論。因為定命論否定了人類的主觀能動性,維護了現(xiàn)存不合理社會社會秩序,不利于形成“官無常貴、民無常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社會階層合理流動的機制。有命論“上不利天于,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所以是“暴人之道”。他通過“三表(本、原、用)”來明辨和力辟“有命”說,主張要發(fā)揮讓人的主觀能動性,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溫飽富貴,國家才能安寧富強。

            社會是人的社會,人在社會上立言行事,必定對社會產(chǎn)生這樣那樣的影響,如何評價人的社會活動呢?在墨子看來必須采取權(quán)衡利弊和志功合觀的方法。什么是權(quán)?墨子在《大取》中指出,“權(quán),正也”。“于所體中而權(quán)輕重之謂權(quán)。”“于事為之中而權(quán)輕重之謂求”。如何權(quán)呢?墨子指出“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就是兩利相較取其大利,兩害相較取其小害??梢娔拥霓q證法思想首要就是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墨子的偉大之處還在于他提出:如果是人己俱利則先利人,人利而己害寧害己。他在《大取》之寫道,“圣人惡疾病,不惡危難。正體不動。欲人之利也,非惡人之害也。”圣人保持身體不愿疾病非為己身,而為利天下之故。“殺一人以存天下,非殺一人以利天下也。殺己以存天下,是殺己以利天下”。墨子認為不可殺人利天下,因為殺一個無罪之人利于眾人等于殺眾人利天下,一人乃眾人中一人,因此殺一人利天下等于殺眾人利天下。而殺己則不然,因為自己有自殺的權(quán)力。[3]63任何人做事都會有一定的動機和效果。如何評價人的社會行為?在墨子看來就必須堅持志功合觀。志指的是動機,功指的是效果。墨子在回答魯君提問時提出志功合觀。就是要把人做事的動機和產(chǎn)生的效果結(jié)合起來評價。但是志功不相從時,如何?伍非百認為墨子之意是志功不從時尚志,先計其志再及其功。如果其志相同,則看功的大小,功多者先為,功少者緩行。[3]66也就是志功也要權(quán)衡利弊得失。

             

            二、墨子社會思想的價值意蘊

             

            從墨子社會思想的豐富內(nèi)涵出發(fā),我們可以推斷出其社會思想所蘊含著的價值旨向及當代意義:

            ﹙一﹚拳拳真情的人民性

            在階級社會中,政治是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主要是考慮如何穩(wěn)固統(tǒng)治階級的階級利益,即使對于人民的某些讓步,也完全服務和服從于這個目的。但出身社會下層的墨子,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提出“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著力解決民之“三患”,“必使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亂者得治”要求對待朋友“饑則食之、寒則衣之、疾病侍養(yǎng)之、死喪葬埋之”。[1]112墨子敢于沖破貴族等級制,大膽提出“不辨富貴、貧賤、遠邇、親疏”,“ 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做到“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為廣開才路,不拘一格選拔人才開辟道路,有利于有才干的平民脫穎而出。“節(jié)葬”、“節(jié)用”、“非樂”等無一不是從減輕下層民眾負擔而提出。“非攻”、“兼愛”也都是從人民生命財產(chǎn)和互相關(guān)愛的角度出發(fā)。

            ﹙二﹚直面問題的現(xiàn)實性

            墨子的十論大多是針對當時的社會弊端而發(fā),為的是解決社會實際問題。魏越問墨子:“既得見四方之君子,則將先語?”墨子回答說:“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事焉。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jié)用、節(jié)葬;國家憙音沉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侵凌,則語之兼愛、非攻。故曰擇務而從事焉。”[1]481由于墨子社會理論是針對社會弊端而發(fā),沒有進行深邃的理論思考,所以有短視之嫌。一種學說要根據(jù)其超越性而評價其價值,要能夠高度抽象,曠達玄觀人文歷史的紛繁變化而窺見人類社會的一般性、共同性的問題,才能夠超越時代、地域和文化的限制,才具有永恒的價值。而墨家學說的直接實用性就導致了一旦這些社會問題得到解決或者其它學說有替代的解決方案便失去存在的可能性。

            ﹙三﹚重破輕立的批判性

            墨子學說代表了下層民眾的利益,這些主張對于統(tǒng)治階級而言具有社會的批判性。重在批判當時社會的不合理、不公正、不平等的現(xiàn)象。往往批判多于建設(shè),即使有建設(shè)方面也不太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兼相愛、交相利”,巫馬子就說自己不兼愛、愛有差等,墨子卻無可奈何,只是進行了語言抨擊。正是墨子沒有對違反這些學說而采取的具體的措施,所以才求助于天鬼,以使人們有所顧忌。但事實情況是,墨子的天鬼之說并沒有嚇到王公大人們,所以戰(zhàn)爭的數(shù)量和規(guī)模反而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了。也就是說墨子的這些學說并沒有起到實際的作用,流于思想形態(tài)。

            總之墨子社會思想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寶貴財富,其以民為本的指導思想、興利除弊的指導原則、兼相愛交相利的和諧目標、其以十論為核心的社會建設(shè)、社會調(diào)控、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和社會評價思想等對于我們當代中國進行和諧社會建設(shè)、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價值。

            參考文獻:

            [1] 周才珠、齊瑞端.墨子全譯[M].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8.

            [2]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3] 蔡尚思.十家論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 徐希燕.墨學研究——墨子學說的現(xiàn)代詮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5] 饒龍華.先秦諸子與中國文學[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

            [6] 張永義.:苦行與救世[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本文來源:《職大學報》2014年第3  作者為平頂山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歷史文化研究。)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国产在线视频二区人妖,老少配老熟女中文普通话,久久国产另类av
                <code id="0xtr3"><acronym id="0xtr3"></acronym></code><blockquote id="0xtr3"><legend id="0xtr3"></legend></blockquote>
                  <menuitem id="0xtr3"><label id="0xtr3"></label></menuitem>
                  <strike id="0xtr3"><label id="0xtr3"></label></strike>
                1. <thead id="0xtr3"></thead>
                    <i id="0xtr3"></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