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豐富國慶期間群眾文化生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內蒙古包頭博物館精心推出一系列傳承文化、貼近群眾的社教活動,為祖國慶生的同時也為廣大市民送上豐盛的文化大餐。
國慶期間,包頭博物館的五個常設展廳《包頭歷史文物陳列》、《藏傳佛像唐卡藝術陳列》、《史話石說 內蒙古古代巖畫陳列》、《邊關重鎮(zhèn) 絲路明珠·草原絲綢之路上的包頭》以及《鹿城往事 包頭民俗文化展》照常開放,兩項新展《掌中天地 案上乾坤——中國古代文房精品展(二)》和《邂逅·金達萊——當代朝鮮油畫精品展》吸引了許多觀眾前來觀展。除了豐富的展覽,館內的社教活動更是“天天不重樣,樣樣都精彩”。
多姿多彩的蒙古族服飾
小朋友們身著自己設計的民族服飾
10月1日,“多姿多彩的蒙古族服飾”拉開了長假的序幕?;顒悠陂g大家熱情高漲,積極參與,通過觀看視頻、知識競答等環(huán)節(jié),了解了蒙古族禮儀;在“民族服飾設計”的動手環(huán)節(jié),腦洞大開,創(chuàng)意無限。參與者親手制作蒙古族服飾,加深了其對蒙古族服飾的認識,進一步了解蒙古族文化。
“講博物館里的故事”——文博講堂
講述博物館里的故事
依托豐富的館內資源,內蒙古包頭博物館特別推出了兩場“講博物館里的故事 讓文物活起來”文博講堂活動。10月2日上午,《家書抵萬金》策展人高衛(wèi)東通過解讀自己珍藏的信封、郵票和票證,向觀眾講述對集郵和集郵文化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10月4日上午,《掌中天地 案上乾坤——中國古代文房精品展(二)》策展人張京軍根據(jù)自己多年從事文物鑒定工作的經(jīng)驗,向觀眾現(xiàn)場普及中國古代書畫、古代印章和古代文房鑒定的知識。除了文博講堂之外,“文物大比拼”也讓觀眾們參與其中,在動手、探索的過程中,收獲了知識,提高了對歷史文化的興趣,更加充分了解館藏珍貴文物。
探尋蒙文歷史 體驗蒙文書法
學習書寫蒙古文字
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組成了中華文化。10月3日“探尋蒙文歷史·體驗蒙文書法”活動讓觀眾了解蒙古文字的歷史,體驗千姿百態(tài)、意趣深遠的蒙古文書法,感受蒙文具有的獨特形態(tài)美和意蘊美,從而感受蒙古族文化瑰寶的魅力。
經(jīng)典詠流傳——文物詩詞猜猜猜
“文物詩詞猜猜猜”環(huán)節(jié)
10月5日,“經(jīng)典詠流傳——文物詩詞猜猜猜”活動綜合利用館內資源知識,將文物與詩詞相結合,以競猜的的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人們對詩詞的興趣,增進參與者對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理解,進而傳承和發(fā)揚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翰墨彌珍——拓片體驗
制作拓片
10月6日,內蒙古包頭博物館的經(jīng)典社教活動“翰墨彌珍——拓片體驗”再次與廣大市民朋友見面。制作拓片,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tǒng)技藝,是使用宣紙和墨汁,將碑文、器皿等物品上的文字或圖案清晰地拷貝出來。在活動中,大家通過看視頻了解了拓片的制作流程,在講解員老師的指導下,動手親身體驗拓片的制作,更直觀的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賞晉劇 繪臉譜
學習繪制臉譜
10月7日,“賞晉劇 繪臉譜”活動為國慶長假畫上了完美的句號。講解員帶觀眾參觀《鹿城往事·包頭民俗文化展》,并著重向大家介紹晉劇的發(fā)展歷程及戲曲特點。接下來的“繪臉譜”互動環(huán)節(jié)中,參與者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用五彩的顏料和各式材料進行臉譜制作。此項活動讓大家發(fā)揮了自己的繪畫特長,收獲了快樂,也對傳統(tǒng)戲曲文化元素有了深刻的了解。據(jù)統(tǒng)計,國慶小長假期間內蒙古包頭博物館共接待觀眾兩萬余人。(來源:包頭博物館,學會部實習生張麗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