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俐 王曉宏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共產黨宣言》發(fā)表170周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以來傳遍全世界,在中國扎根并開花結果,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在世界和中國的文化領域作出了什么樣的貢獻?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發(fā)展歷程中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有何關系?3月24—25日,為深入研討這些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聯合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山東威海舉辦了“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暨馬克思主義與文化創(chuàng)新研討會”。
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
百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發(fā)展展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功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必將產生世界性意義。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專家埃克·考普夫表示,《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作為人類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這是因為它們對世界歷史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
文化影響力常常作為國家軟實力得到體現。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程恩富認為,軟實力是通過文化、價值觀、制度等內容呈現出來的實力;作為軟實力內容的文化、價值觀和制度,三者是辯證統一、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他認為,無論是革命、建設的歷史,還是改革開放的現實,乃至中國軟實力在國際競爭中的提升,都可以從文化、價值觀和制度三個方面進行考量,從而形成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文化軟實力的豐富內容。這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內容,也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
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徐艷玲認為,在全球視野中考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通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講好基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中國故事”。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程恩富提出,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為靈魂,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為根基,以具體國情為根本依據的軟實力,是中國在國際軟實力競爭中得以勝利的重要法寶。軟實力的提升不僅增強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中國軟實力的傳播更為世界的和平發(fā)展提供了契機,中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必將成為國與國相處的最優(yōu)模式。這些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以及具有實踐性、創(chuàng)新性、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
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杜運輝認為,文化研究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必須把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和現代轉型結合起來,客觀分析和辯證吸收西方文化,科學處理“中學”“西學”和“馬學”的歷史地位和相互關系。
山東大學(威海)馬克思主義教研部教授吳文新認為,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使命就是,推進“馬學”“中學”“西學”特別是“馬學”“中學”的互化融合。通過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馬克思主義釋讀和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探索,使二者相輔相成、科學對接,形成科學的思想體系及相應的制度實踐。這不僅可以引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而且還能夠使人類走出資本主義悖論,奔向共產主義的美好未來。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3月30日頭版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